炒股杠杆门户咨询 超长期国债疯抢, 普通人该投资吗?
当你买长期国债的时候炒股杠杆门户咨询,你在买什么?
一直是只对机构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,近两次,一些银行对储户开放销售,受到热捧至“秒杀”。
超长期特别国债到底是“真香”,还是机构的“饥饿营销”?为什么不大规模放开让个人购买?个人真的适合配置这种金融产品吗?
想要回答这些问题,首先要明白,当你买长期国债的时候,你在买什么?
短期国债跟你到银行存款没有太大的区别,都是图得利息收益,但长期国债并不完全如此。
想象一下,当有一个信用特别好,你永远不会担心他失信的人,跟你借钱,并约定20年后才还钱,每年以某个固定的水平(略高于现在的存款利率)支付利息,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?
答案很简单,因为不担心信用风险,你的关注点就只有一个——利率,如果你判断未来20年的利率总体上高于现在的水平,那么这钱就不能借,如果你判断未来的利率会下降,那么这钱就能借。
这就是长期国债的投资逻辑,本质是就是赌未来的利率向上还是向下,而短期国债的利率变化影响较小,这个问题就不存在。
那么,未来的利率是向上还是向下呢?
看好超长期国债,等于……
利率是生产经营和投资的成本之一,在我国,除了房贷之外,大部分借钱的都是企业,企业经济好的时候,愿意花高利率借钱,十几年前,民间借贷的真实利率都是20%以上,因为那时的回报率也高,即便是没有信用风险的国债收益率,也长期在5%以上。
另外,在经济不好的时候,国家为了刺激企业投资,减轻经营负担,也会主动降低政策利率,从而引导长期国债这一类市场利率的下行。
当然,还有一种情况下,利率会出现相反的逻辑,就是整个经济发生大的动荡,政府又借了太多的钱,发行了过多的国债,投资者担心政府财政破产,债券违约,导致政府不得不提高发行利率,也导致利率走高,但这个上升跟前面说的不同,包括了信用风险,而正常情况下,国债是不包括信用风险的。
所以总结下来,看好超长期国债,等于认为经济增速长期下行,但同时社会经济又相对稳定,不会出现大的动荡。如果你并不这样觉得,那其实短期国债更适合你。
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,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裂后,进入长期停滞期。日本央行开始逐步降低利率以应对经济衰退和通缩压力,到了1999年首次降至接近零的水平,到了2013年安倍经济学推出后,推出收益率曲线控制(YCC)政策,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定为零左右。
当然,跟日本比,很多人不爱听,认为不至于。所以投资也是考验你对大趋势的判断,每个人只能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,但前提是,你必须对自己诚实,完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,钱是最不会说谎的。
很多人会用央行近期反复提醒利率过低的风险,来证明未来的利率不会长期走低,但这明显误解了央行的意思。
长期国债由于包括了对未来利率的预期,所以投资者的分歧比较大,导致长期债券价格的波动远超短债,投资者既有可能获得超过票面发行利率的较高收益,也可能亏损。
这就是我今天我说的另一个问题:超长期国债的投资风险。
债券投资的两种收益
很多人抱怨在银行买不到国债,认为银行把好东西藏起来了,实际上原因很简单,长期国债由于期限太长,一般都是要在二级市场流通的,新发行的国债一般是向银行发行,再上市流通,让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购买,如果直接发给居民,后面的流通就会比较麻烦。
一旦上了二级市场流通,价格就会出现波动,短期时间内上涨与下跌都有可能。
24特别国债(30年期)的风险评级是R3,而一个发行了半年左右的中期国债:23附息国债19(7年期),票面利率是2.6%,风险评级是R1——都是国债,为什么一个是R3,一个是R1,正是央行在提示超长期国债的风险高于中期国债。
长期国债可交易,所以会有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,下图近半年时间,从99.7上涨到102.1,涨幅为2.4%。
是不是有点奇怪,年利率2.6%的国债,你持有半年的利息应该是1.3%,为什么它能涨2.4%呢?
这多出来的1.1%的收益就是债券的波动收益,它是由降息及降息的预期带来的。
降息会带来利息以外的超额收益,这是债券投资中最反直觉的地方,只要理解了,债券投资就不难了,当然,它也不难理解,我做了一张示意图:
下图的横坐标是时间,纵坐标是债券价值,中间的橙色线是债券价值随着时间推后而均匀增长,形成了一根直线。
到期收益率就是债券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后,假设现价买入,持有到期的收益率,这时,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到期收益率是一致的。
如果中间遇到了降息,导致市场交易的利率下降到2.0%,此时,由于这张债券的到期价值是固定不变的,如果仍然以原来的价格交易,这张债券此时(A点)的到期收益率2.5%高于市场利率,就会吸引大量资金买入,直到到期收益率降到2%的市场利率,债券价格从A点上涨到B点。
这就是降息导致债券价格上涨的原因,不光是债券,股票价格也会上涨,所以股票投资者最喜欢的就是降息。
以近期发行的30年国债为例,票面利率2.57%,假设10年后,政策利率降到0,市场利率略高一点,那就意味30年的收益几乎都在10年内兑现给你,年化收益率将超过7%。
大部分时候,不光是降息导致上涨,就连降息的预期也会导致债券价格上涨,即投资者提前埋伏,以获取降息时的收益,但如果降息不能兑现,债券价格就会跌回来,这一涨一跌,就造成了债券价格的波动。
以下面这张“22附息国债06”为例,7年期,票面利率2.8%,风险评级为R1,在23年8月23日,从102.07(到期收益率2.41%),一直跌到11月20日的100.79(2.64%),很多人可能还记得,那段时间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亏损,正是因为长期国债的波动。
造成波动的原因是去年8月,人民币出现巨大的贬值压力,央行为了保汇率,就要提升市场利率,减少中美利差,加上那个时候发行国债,市场资金短缺,市场利率就突然飙升,国债价格自然就会大跌。
所以长期国债的价格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,波动也比较大,如果你持有的时机不当,最典型的是短钱长投,就有可能承受这种波动性的风险。所以R1也不代表不会亏钱。
但如果是长期不用的钱,又可以无惧这一波动,还是上面那张“22附息国债06”,仅仅两个月后,又回到了102元以上,之后就是一路向上,到今天的价格是103.22,再加3月的一次派息2.8元,即便你在最高点102元买入,到现在9个月的收益也有2.7%,年化3.6%。
总结一下,买(超)长期国债有两个目的:
1、没有投资经验的人:长期锁定高收益
2、有投资经验的人:赚取降息时的波动收益(但也要承受政策或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)
既然说了这么多,最后就聊一聊如何买国债。
三种买国债的渠道1、银行渠道直接买国债
最直接就是在银行App的债券购买渠道中直接买上市的债券,一般都是实账。
如果是一年以内随时要用,那就买1年以内的短债,越短的债券净值波动越小,当然利率也越低。
如果是长期不用的闲钱,可以买10年以上的长期国债,但如果投资的期限过短,比如两三个月,那有相当概率要承受价格波动的风险。
这种二级市场的国债不需要手续费,但有买入和卖出的差价。
如果只想锁定收益,不提前用的话,还可以(预约)买新发行的“凭证式国债”,这种国债就像存单一样,按持有的期限分段计息,比如一个2.5%的国债,只有持有满5年,才能拿到2.5%,满4年只有2.43%,满3年是2.32%,等等。
这种凭证式国债是有手续费的。
2、买债券基金
直接买国债比较麻烦,每一笔都要搞清楚票面利率、到期收益率、期限、剩余期限等一堆数据,想省事,买主动型债券基金是一个相对方便的做法,当然也是需要搞清楚该基金的投资范围。
一般的债券基金可买的范围非常多,除了国债、金融债,国开债等利率债外,还可以买信用风险相当高的城投债、企业债,甚至有一些为了追求高收益,持有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可转债。
所以,买这种主动管理的债券基金,不能过于关注过去的收益率,这是因为,如果大家都配国债,收益率基本上很难拉开差距,而大部分高收益的债券基金都是靠信用债甚至可转债拉上去的,要看一看持仓,是不是以国债等利率债为主。
此外,很多高收益债券都是一对一交易,有些基金经理过去有很多高收益债券的资源,拉高了历史年化收益率,但你投进去之后,发现现在根本达不到这个收益率,因为现在没有这种资源了。
3、利率债ETF和指数基金
如果没有能力挑选主动型基金,最简单的方法是买债券类指数基金或ETF。
这一类指数基金通常会在名称中注明投资品种,比如“XX中债7-10年国开债指数”“XX1-3年政策性金融债”。
指数基金最大的好处是不需要看基金经理,基金经理只负责跟踪指数,不作主观判断,也不需要在意过往业绩,指数编制有一套规则,能发债的指数,大部分都是被验证过的。
这一类指数基金或ETF一般都能跑赢单买国债,主要是它可以加杠杆。
总结一下本文的几个重要观点:
1、看好超长期国债,等于认为经济增速长期下行,但同时社会经济又相对稳定,不会出现大的动荡。
2、如果你持有的时机不当,最典型的是短钱长投,就有可能承受波动性的风险。
3、买(超)长期国债有两个目的:没有投资经验的人:长期锁定高收益;有投资经验的人:赚取降息时的波动收益。
4、国债投资的三个渠道:银行APP直接买单一国债(要能看懂债券要素)、主动管理型国债基金(要能分析持有债券的特点)、国债指数基金或ETF(直接买、长期持有)。
近两年全球股市上涨、商品通胀、黄金暴涨、航运暴涨,资本转移……,既是机会,也是风险,需要时刻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的变化,建议订阅我的“刚大的财富新思维圈子”,4月已经正式发布内容了,这是一个以全球宏观分析与资产配置方案为特色的圈子,每天更新全球各大类资产观点,定期更新全球资产配置方案。
新圈子主要提供以下五大类内容:
1、全球宏观每日解读
2、更新资产配置方案
3、社群与精选问答
4、不定期内部直播
5、资讯、培训和金融产品
文章比较长了,更具体的介绍,可以看《避免国家经济转型对个人财富的伤害炒股杠杆门户咨询,有什么好办法?》(招募文章)